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大雁之所以能够穿越风雨、行稳致远,关键在于其结伴成行、相互借力。2019年,黑龙江大学与哈尔滨剑桥学院正式签约,成为省内首批公、民办结对共建试点高校。两校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优势互补、共同提高”的原则,努力打造“组织联建、队伍帮带、育人协同、载体同创、资源共享、发展双赢”的格局,以“友声致远”党建品牌建设为抓手,通过党建赋能,实现多领域、全方位共建,助推两校办学事业协同发展。
2024年两校举办结对共建签约仪式,签订新版共建协议
一、深化交流,协同联建,让品牌“立起来”
两校不断深化党建交流合作,通过实施“四同步”举措,提升共建质效,筑牢品牌基石。一是基层组织同步联建。两校以“组织联建”为牵引,按照“专业匹配、业务对接”的原则,推动哈尔滨剑桥学院各级党组织与黑龙江大学基层党组织100%结对共建。共建党组织紧贴工作实际,同步开展“三会一课”,共赴红色基地开展“百年辉煌与梦想”“学党史重温入党誓词”等“主题党日”活动,为党组织规范化建设提供有益帮助。二是党务干部同步培训。两校建立“党建联络指导员”和党务队伍学习交流机制,联合开展“友声大讲堂”、举办“贯彻发展党员工作规程”等业务培训,协同举办党组织书记论坛、党组织书记素质能力大赛,党务工作者交流展示、互学互鉴,将强化党务工作队伍建设落到实处。三是党课内容同步云享。哈尔滨剑桥学院遴选优秀教师,加入黑龙江大学党课讲师团,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形式,采用专题教学、体验教学等方式对两校党员发展对象、预备党员等进行云端同步培训,有效提升了党员队伍的整体素质。
两校举办基层党务干部培训暨“友声大讲堂”系列讲座
二、创新载体,激发动力,让品牌“活起来”
两校不断创新品牌建设载体,丰富党建品牌内涵和外延,为品牌注入强劲动力,推进品牌建设见实见效。一是打造理论学习载体。两校组成研发团队,将党的创新理论与人工智能技术相结合,创建“友声致远”AI党建学测平台,为基层党组织提供“三会一课”新载体,为传统党建注入新活力。两校充分利用学测平台举办知识竞赛,极大程度提升了理论学习的吸引力。二是搭建学工一体化平台。两校在辅导员队伍建设、第二课堂等方面打造一体化育人平台,定期召开团学组织负责人及辅导员工作交流会,围绕学工队伍、“一站式社区”建设、校园文化活动等交流心得体会,分享工作经验和实践探索。三是教学资源共享。两校统筹线上线下教学资源,共建共用共享持续放大“1+1>2”的资源互补效益。哈尔滨剑桥学院师生定期到黑龙江大学“马克思主义在中国早期传播陈列展”等红色场馆进行思政实践教学,同时,哈尔滨剑桥学院IEM产教融合中心、VBSE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等场所面向黑龙江大学所有师生开放。两校以支部联建模式共同打造“艺家VR党建空间站”,将“党员之家”搬到网络空间,为传统党建工作和创新实践教育拓宽了新的思路。
两校共同研发的“艺家VR党建空间站”界面
三、强化效能,推进发展,让品牌“实起来”
两校以党建共建为切入点,围绕人才培养、学科专业建设等领域开展合作,推进两校办学事业协同发展。一是实施党建引领。结合黑龙江大学“党建+专业”特色和“有意义+有意思”的组织生活特点,哈尔滨剑桥学院创新“1332”党建模式,把“党建与业务双融合”作为工作落脚点,创建教师“三固定”和学生“五学”政治理论学习模式,把思想政治教育抓在经常、融入日常。二是实施育人协同。两校共建课程资源库,共享线上课程资源,使用双方的开放课程进行教学辅助。实施互派教师计划和人才科研合作计划,哈尔滨剑桥学院每学期派一定数量的青年教师到黑大参加访学听课和授课活动,先后有70余名教师分别走进两校课堂。三是实施优势帮建。两校发挥各自体制机制、学科专业、科研平台等有利条件,助力开展科研项目申报研究。黑龙江大学依托优势专业,为哈尔滨剑桥学院提供专业建设指导,参与人才培养方案修订工作。哈尔滨剑桥学院作为中国华北、东北地区唯一通过澳洲CPA认证的民办高校,助力黑大成功通过澳洲CPA认证工作。四是实施发展联促。两校积极服务“向北开放”战略,探索打造俄语语言文学与文化同人工智能技术学科交叉融合发展平台,建设俄语自助学习系统,帮助学生提升俄语实用水平,培养大量优秀俄语人才。
两校共建二级学院召开人才培育方案改革研讨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