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贯彻落实全国、全省、全区教育大会精神,2025年春季学期,大兴安岭地区行署教育局按照地委要求,积极组织开展普通高中线上同步课堂工作,利用教育信息化手段提升普通高中教育教学质量。
试点布局,构建校际协作网络。印发《关于开展普通高中线上同步课堂试点工作的通知》,选定大兴安岭实验中学、漠河市高级中学、呼玛县高级中学和塔河县第二中学等4所学校为试点学校。各校成立线上同步课堂专班,通过省普通高中托管帮扶、省“云帮扶”协作体、合作办学等资源,积极对接优质学校,制定同步课堂教学计划和教研计划,开展线上同步课堂活动。各地与哈尔滨市、大庆市优质学校建立对接合作关系,大庆实验中学对接帮扶大兴安岭实验中学,哈尔滨第十三中学帮扶漠河市高级中学,哈尔滨市第六中学帮扶呼玛县高级中学,哈师大附中帮扶塔河县第二中学。截至目前,各试点高中开展语文、数学、物理、英语、政治等多学科同步课堂累计30余课时,惠及学生超800人,学生备考信心增强,教师教学理念更新,校际合作机制初步形成。
模式创新,双师课堂激活效能。试点学校与对接学校积极沟通,利用直播设备和互动平台,实现跨校实时问答、作业互评。塔河二中固定每周四与哈师大附中合作开展高三语文“双师课堂”,由哈师大附中教师主讲,本地教师辅助组织课堂与课后辅导。呼玛县高级中学与哈六中、大庆实验中学联合开展英语、政治学科双师课堂,通过“师徒合作课”模式,促进本地教师教学能力提升,并于在全区AI赋能基础教育现场会上展示2节与哈六中、大庆实验中学线上同步课堂,取得良好效果。漠河市高级中学每周四、周五与哈十三中进行高三年级物理、数学同步课堂,针对学生基础薄弱问题,实施分层教学,设计“基础夯实+能力提升”双轨课程,并计划在高一高二年级推广,确保学生“跟得上、学得透”。大兴安岭实验中学与大庆实验中学在高二年级开展生物线上同步课堂工作,实现优质教育资源共享扩容。
教研升级,多维联动淬炼队伍。组织教师参与培训、学科周教研活动,熟练掌握智慧教育及网络课堂实践操作技能。认真学习帮扶校先进教学理念与方法,不断优化教学设计与教学方法,组织学生互动,课后及时反馈学生学习情况,全面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春季学期开学以来,漠河市高级中学与哈十三中政治、历史、地理学科组,围绕新课标落地、跨学科融合等主题进行教学研讨,累计开展9次专题教研;呼玛县高级中学组织教师开展同步课堂培训会、集体备课等活动,不断提升教学能力;塔河二中通过参与哈师大附中教研活动,优化备考策略,教师备考指导能力显著增强。
学生发展,三维提升学习体验。通过线上同步课堂活动,实现跨校实时互动,使学生突破地域限制,与帮扶校学生共同完成项目化学习任务,拓展学生学习视野,锻炼协作能力。依托帮扶校名师资源,备考指导精准度不断提升,备考思路更清晰,复习方向更明确,提升了学习信心与备考效率。课堂趣味性显著增强,学生主动参与的积极性全面提升。通过引入情境式教学、互动答题工具及多媒体资源融合等创新手段,课堂形式更加生动多元。例如,在英语同步课堂中,借助云端协作平台开展“跨校辩论赛”,学生通过分组协作完成角色扮演和主题探究;在物理课程中,帮扶校教师利用虚拟仿真实验工具演示抽象概念,辅以动态课件和趣味动画,有效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明确方向,多措并举夯实根基。强化条件保障。指导各地升级直播设备,完善网络环境,组建校级技术支持团队,保障线上同步课堂顺利进行。同时,加大教师信息化技能培训,提升课堂互动与资源整合能力。构建教研共同体。推进教师深入对接学校跟岗学习与双向交流,开展常态化学科集体教研,提高教师课堂教学能力。建立动态反馈机制。指导各地各校及时调研了解学生学习适应性,及时调整课堂教学难度与节奏,确保“优质资源沉得下,学生跟得上”。
未来,大兴安岭地区行署教育局将坚持开拓创新、突破传统,强化数字意识、共享意识,找准高中线上同步课堂与教育高质量发展融合的突破方向和着力点,不断增强规划力与行动力,奋力开创高中线上同步课堂高效推进、持续优化的新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