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加快县域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和城乡一体化,优化区域教育资源配置,缩小区域、城乡、校际、群体教育差距,促进义务教育内涵发展、特色发展、高质量发展,切实增强人民群众对教育改革发展成果的获得感和幸福感,省教育厅官网推出——“黑龙江省义务教育优质均衡督导评估”专栏,通过讲好身边的义务教育故事,展现我省在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县(市、区)创建和督导评估过程中的新模式、新路径、新样态。
哈尔滨市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加快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和城乡一体化,不断缩小区域、城乡、校际、群体教育差距,建设更加公平包容、优质均衡的义务教育基本公共服务新形态,谋定各区县(市)于2029年全部完成创建任务,2030年全部通过国家评估认定,比国家规定时限(2035年)提前5年完成创建任务。截至目前,哈尔滨市18个区县(市)的31项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督导评估指标的达标率均达77%以上,提前实现年初预定目标。
一、推进创建工作制度化,持续缩小评估指标差距
哈尔滨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创建工作,主管领导亲自研究部署、亲自主持召开全市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工作推进会议,亲自带队下基层进校园调研,现场办公解决问题。加强统筹规划,通过专班推进、挂图作战、重点攻坚、台账销号等策略,细化工作措施,不断完善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创建制度。一是加强统筹规划。出台《哈尔滨市人民政府关于统筹推进县域内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改革促进优质均衡发展的实施意见》,将义务教育城乡一体化改革发展与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工作统筹推进。组织各区县(市)科学编制“十四五”时期义务教育发展规划,进一步明确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创建时间表和路线图。二是加强协同推进。成立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推进工作专班,定期分析问题、研究推进措施。坚持部门协同,完善推进机制,以中共哈尔滨市委教育工作领导小组秘书组的名义出台《哈尔滨市推进县域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实施方案》,将各项指标任务落实到各区县(市)党委、政府和各相关部门,合力攻坚。三是加强培训交流。开展业务培训,组织全市相关人员先后参加全省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督导评估线上培训、浙江省海盐县专家对平房区的实地指导培训、省教育厅邀请辽宁浙江两省专家对松北阿城两区的过程性督导培训等多次培训;搭建省内外交流互鉴平台,组织市内各区县(市)多次实地互访互学,组织先行创建区到浙江省海盐县、宁波市江北区等地考察学习,并创编优质均衡《信息简报》,宣传推广各区县(市)好经验、好做法,营造浓厚创建氛围。四是加强督导检查。组建专家团队对3个先行创建区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工作进行全过程、全方位、常态化的督导检查,坚持问题导向,以督促改。指导各区县(市)编制《不达标项目整改台账》,实行先行区“月推进台账”和其他区县(市)“季度推进台账”报告制度,细化年度措施,明确完成时限,倒排工期,挂图作战,销号管理。通过市对区县(市)人民政府履行教育职责评价和目标考核,强化区县(市)政府办好义务教育的主体责任。
二、推进学校建设标准化,持续缩小区域教育差距
以推进学校标准化建设为重点,不断加大本级财政专项资金支持力度,切实改善办学条件。2021年投入1.5亿元、2022年投入1.14亿元支持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先行创建区创建工作。2022年投入各类资金19.95亿元,全市增加教辅用房23.55万平方米、体育场馆24.55万平方米、教学仪器设备值1.15亿元。实施音体美教育提升行动,全市新建改建音美教室267间,音体美教师公开招聘511人。
三、推进城乡教育一体化,持续缩小城乡教育差距
以城带乡,整体推进城乡义务教育发展。加快城镇学校扩容增位,在学位紧张地区新建学校6所,消除大校额学校5所、超标准班额班级207个。推进集团化协同发展,建立教育集团62个、覆盖344所学校,组建农村学校联盟43个、覆盖389所农村学校,3所学校获评全国乡村温馨校园;推进智慧学校建设,实现中小学网络接入率100%、多媒体教室占比97.23%、人工智能创客实验室全覆盖。
四、推进师资配置均衡化,持续缩小校际教育差距
推进“县管校聘”改革,2022年交流轮岗校长204人、教师2477人,公开招聘义务教育阶段教师1761人。建立培训资源库和60个名师工作室,打造30个校长共同体带动238所学校发展。推行区县(市)结对帮扶机制,开展乡村教师进名校、紧缺学科培训下乡等活动,培训农村中小学教师8000余人。
五、推进教育关爱常态化,持续缩小群体教育差距
坚决落实“双减”政策要求,加大对隐形变异培训治理工作力度,推进阶梯式作业改革。坚持“五育”并举,发展冰雪和足球运动,培养学生高雅艺术素养和劳动实践能力,促进全面发展。积极开展课后服务,实现城区学校、有需求学生全覆盖。持续保障随迁子女、留守儿童、贫困家庭子女、残疾儿童少年平等接受义务教育,安置学生7.4万人,控辍保学常态化“清零”,残疾儿童安置率达到95%以上。三年来全市累计资助学生14.8万人次,资助金额2.1亿元。
六、推进质量监测科学化,持续缩小教育质量差距
做到质量监测时刻与教育发展同行,以科学的质量监测与评价,有力支撑教育高质量发展。哈尔滨市强化组织领导,加强和完善质量监测机构,设立市基础教育质量监测评估中心,整合教育督导和教研部门力量,组建专业化质量监测工作队伍,市级财政每年拿出专项经费支持全市已连续三年参加国家义务教育质量监测,并加大监测结果应用力度,通过“三位一体六环联动”督导模式、“三轮驱动六维聚力”监测路径、“结果应用五步法”实施策略,落实质量监测结果在学校管理、教研培训、课堂教学、师生评价等方面的应用,助推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黑龙江教育》2023年第1期专题报道了哈尔滨市在全省率先实现质量监测全域全覆盖的经验做法。
下一步,哈尔滨市将以县域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督导评估认定为抓手,以评促建,以督促改,推动教育资源优化、整合和提升,严格按照“全面发展理念更鲜明,标准化建设程度更高,教师队伍更强,人民群众更满意”的工作要求,重硬件更重软件,重数量更重质量,重指标合格更重群众满意,指导各区县(市)有序通过省和国家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督导评估认定。